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

飛碟三寶




我上課有時會用日本綜藝節目當作教材,運用這些文本說明日本搞笑產業的組成結構與意識形態問題。有學生在看過節目之後,問我:「為什麼日本搞笑藝人上談話節目,多半是穿西裝?」

我雖然不確定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,但我推測,(除了極少數以怪異服為賣點者外)他們穿西裝或正裝,一方面代表尊重節目單位與觀眾,另一方面也代表對於自身技藝的尊重。日本搞笑的技法源自於其傳統相聲,而傳統相聲的大師級表演者,至今仍穿著和服上場演出。

日本搞笑產業非常龐大,每年的總產值應有破千億日幣的水準,有些報導甚至指其破「兆」,和高科技產業的產值貢獻差不多。隨著日本搞笑業在戰後大舉擴張、發展,搞笑藝人(你也可稱他們為諧星)的培養與經營成為龐大的上下游生產鏈,每年都有多如「小聯盟球員」的年輕人競相投入,經過不斷的淘汰競爭,幾年後,甚至十幾年後,只有極少數能成為活躍在鏡頭前的「大聯盟選手」。

最後勝出的「當紅藝人」不是只有一兩個。目前在日本各主要電視台較常出現的搞笑藝人,約有一百到兩百位,這個數字之大,不難推知幾乎所有節目都會出現搞笑藝人,由他們來擔任節目的潤滑角色,甚至是由他們來主導進行。從新聞政論到健康新知,從綜藝節目到教育節目,都有搞笑藝人的存在。

台灣的狀況大不相同。如果問「你能說出幾個搞笑藝人的名字」,多數民眾可能連十根手指都用不完。嚴格定義下的那種日式搞笑藝人在台灣很罕見,我們的搞笑藝人可能更接近主持人(浩角翔起、陳漢典,或是更古典的吳宗憲、胡瓜)。這代表日本搞笑藝人所佔有的螢幕位置,在台灣會由其他人物來替代,其中之一就是新聞談話性節目。日本搞笑藝人通常會出現在談話節目中,一臉正經的談一些社會議題與新聞,在台灣,則是由一些非常娛樂化的名嘴來取代這種角色(華幹、西屏等人)。

扯那麼多,講得好像很正經,我到底想講什麼?

我想講得很簡單:最近被稱為新台灣三寶的唐湘龍、董智森、陳揮文,我認為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形象,就是日本搞笑藝人負責的那種角色。照日本的搞笑藝人分類,他們應該屬於「爆怒型藝人」,或是「毒舌派藝人」(日本的「搞笑藝人」的稱呼之一就是「藝人」)。但他們並不是完全成功,就是能捧一碗飯這樣。

我開車時會轉幾個電台(包括中廣新聞台,我一直對高齡八十七歲的劉杯杯很好奇)。因為常在上下班時段開車,多半會也轉去聽一下飛碟三寶的節目。我對他們的評語是:有時超好笑。不是他們講了什麼笑話而好笑,而是他們暴怒的態度,或是莫名奇妙的邏輯,常讓我悶笑不止(開車大笑有點危險)。

過去飛碟有鄭村棋,我覺得這位老前輩的想法和自己很接近,但因為想法很接近,反而聽不下去,阿我自己講就好幹嘛要聽你講。或許是因為他太批判,都罵真刀真槍的,所以就被換掉了。最近它們找來名嘴節目出身的謝哲青,他的節目好歸好,問題就出在實在太好了,我常邊聽邊想:他幹麻把節目搞成空中大學的通識課。是「很Discovery」,但讓人聽不下去。

飛碟三寶的狀況大不相同。我認為三寶最成功的就是小董。很多人說他能生存,是因為拼命剖國民黨的LP,我對這種說法持保留的態度,因為剖國民黨LP的人很多,他並沒有剖得特別好。

董智森很常暴怒,很常跳針,很常口齒不清,很常賣老,更嚴重的問題是,他的邏輯通常是錯的。他講五分鐘的話,有時可以從中找到一打的邏輯謬誤,但他又堅持自己超有邏輯:這就形成了一種效(笑)果,能有效娛樂大眾。

日本有種搞笑藝人被稱為「暴怒型」(可以參考這個外在網址的介紹 [請點我]),他們透過生氣來製造笑(效)果,但不是真的生氣。我不知道董智森是不是真的生氣,但他確實有效(笑)果。這或許是他在三寶中媒體曝光率最高的原因。

日本搞笑的兩人搭檔,通常一人會裝傻,一人負責吐槽。暴怒型藝人通常負責「裝傻」的角色,被伶牙利齒的吐嘈角色攻擊、騷擾後,突然暴怒來引發笑點。裝傻角色的形像通常口齒不清,外表矮矮胖胖,或看來憨直易欺。厄,確實很符合董哥的形象。我認為他成功卡進了台灣搞笑界在這一方面的空缺。

陳揮文一直想要走理性論辯方向,不過慘的是出來沒多久就被網路鄉民定調為忍者哈特利中的獅子丸(自己去google看長怎樣),也就註定他所有的正經企圖都將成空。他主持節目越久,就越常有固定梗(「大方向」、「大原則」,還有問句結尾),這些梗一出來,許多聽眾都會樂呵呵。這也是很傳統的搞笑技法,很多人聽他節目說不定就是在等這些固定梗的出現,一如小董的「比較一下」。

不過獅子丸也在走暴怒路線,這就造成形象重疊了。通常市場上只容得下一位當紅的暴怒型藝人,這兩人形象有點重疊,同時發怒笑果會變差,像這次的洪案,他還會和董智森互相「呼呼」,形象太近。正規的搞笑法是,要有個毒舌派的搞笑藝人在旁邊一直罵一直吐槽,笑點才能持續。

此外,獅子丸的形象完成度,又不如在屏東「揍過兩連兵」的小董,他還想走純政論,但台灣已經沒啥純政論的市場。或許因為這樣,子丸似乎已不太有電視曝光機會(也可能是他自己不上的)。

唐湘龍則有點形象迷走,像是個無法確定自己風格的搞笑藝人。他早上的節目講股票、運動都很正常,是個還可以的新聞主持阿叔,但當他企圖評論時,整個狀況就會跑掉。他想走的評論風格是「毒舌派」,可是經常埋梗埋很久,但最後講出來卻弱掉,變成很普通的「不知道在講什麼的眼鏡大叔」,要怒不怒,要毒不毒。

梗講不出來,是因為他表達能力有點頓,這從他的著名「超頓斷句文」可以看得出來:他想當詩人。我的文字表達能力也不好,但應該不至於太難讀,唐就真的堪稱難讀一哥,就算想要模仿他的語氣唸完,也會覺得好像有哪裡怪怪的。

他或許像把這種仿詩的怪異文體當成特色,但實際上沒有人清楚他要表達是什麼,很快就會膩的。人家看你是要來點funny,不是要聽道理。要嘛你就徹底跳針,像智森、金生一樣,要嘛就動不動就講「大方向」、「大原則」,講久了就會變成笑點,像子丸那樣,又或是乾脆走小丸子的爺爺路線,寫個真正的「心之俳句」一舉打中人心的笑點。又想這樣,又想那樣,又想中肯,又想有文青風,真的是陷入「角色迷走」中了。

在日本,陷入角色迷走而無法脫出的搞笑藝人,通常就在激烈競爭之下默默消失。但台灣不是日本,沒有那麼多搞笑藝人來和他們競爭。所以飛碟三寶在半調子、一團亂的狀況下(小董的狀況好一點,他還蠻好笑的),撐了超級久。之後應該還是可以繼續存在一段時間:以二線搞笑藝人的角色。

他們沒有競爭對手,又在同一家電台連成一線,應該可以吸收到特定的客群(這些人的政治理念可能和他們是正好相反的)。一般百姓應該也會接納他們,畢竟多數人都知道,他們的話不能當真,就像只有少數的日本人認為竹山(去看前面那個連結)是真的在生氣。

不過,他們只是因為沒有人挑戰,加上時運與個人特質配合,所以才卡到這個缺,本身不見得適合這種角色,這種角色也可能與他們的本性有不小的矛盾。最後打敗他們,且迫使他們退出市場的,或許會是他們自身的心理因素。一如真正的搞笑藝人。